敲警钟!这些涉疫情新骗局你必须get!
时间:2020-11-18
来源:梨树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冯媛
录入:冯媛
审核:赵义坚
套路一:假冒老师
检察官提醒:学校一般不会在群内发送二维码,一般也不会要求家长通过网络转账的方式支付学费。因此,家长在收到任何扫码交学费的消息时,都应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避免受到财产损失。
套路二:虚假售卖
不法分子利用民众担心病毒感染的恐慌心理,通过短信、电话、微信、网站等诸多途径,宣称某些假冒伪劣药品、保健品具有防范新冠病毒的效用,诱骗民众哄抢购买。
检察官提醒:切勿相信抗新冠病毒“特效药”推销。专家表示,目前观察的很多药物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临床科学实验才能够得出结论。患者务必要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因素。
套路三:骗取爱心
冒充红十字会、医院或民政部门,向用户发送“武汉疫情爱心捐助”等虚假公益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假冒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红十字会、医院官方网站,在网站内开设公益捐款通道,骗取受害人钱财。
检察官提醒:如果您捐款捐物献爱心,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对网络上发布捐赠消息的个人和机构要注意核实身份,避免上当受骗。遇到疑似假冒的公益组织或医院,可登陆官方网站查询或拨打官方热线验证收款方身份。
套路四:盗取信息
骗子以疫情期间网购订单取消、快递滞留,或航班、列车、酒店取消为由,谎称能够退还押金、获得赔偿,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网址、拨打虚假客服电话并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从而盗取财物。
检察官提醒:接到相应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拨打官方电话核实情况,不要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不管什么原因涉及退款,一定要在商家官方平台进行,不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操作。
套路五:招聘骗局
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人才紧缺之际,在网上发布高薪岗位信息,一旦受害人报名应聘,不法分子就会要求缴纳“上岗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等款项,骗取钱财。
检察官提醒:求职者在寻找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甄别,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套路六:无中生有
诈骗分子在网上散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用口罩等医护用品信息,等有人上钩后就会诱骗对方购买,还会以先付款后发货为由要求直接微信或支付宝转账,付款后骗子就会即刻拉黑受害人。
检察官提醒: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特殊渠道供货”“国外代购”等信息,不要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随意向陌生账号购买防护用品,不要通过微信、QQ等方式直接转账;网上购买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要到正规购物网站。
编 辑:鲍 禹 审 核:王广军